提笔之际,心中有无限的感概。我的儿子是2009年10月份出生的,正值深秋,我和所有的新手妈妈一样,手忙脚乱地迎接了从身上掉下来的这个宝贝。也和所有新手妈妈一样,对孩子没有什么经验,要知道,生儿子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0点,第二天例行产检,医生说胎心急促拍B超说羊水浑浊,就这么糊里糊涂连行李也没准备就在医院破腹抱出了这个小子。
除了我没有母乳喂养,儿子一切正常。我的婆婆从遥远的老家过来帮我带孩子,我的妈妈照顾我出月子后就回家照顾孙子了。剩下我和农村婆婆彼此照顾孩子。生孩子之前我和婆婆接触较少,因省份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交流也不一样,还有性格,生活习惯的磨合彼此比较生硬。也许这就为儿子的病埋下了病根。儿子满月后,正好我的一个同事也生了孩子,两家同住一个小区,离得不远,我在家闲得无事,就抱着儿子去同事家里探望。12月的天在北海不算冷,但风大,我记得抱着儿子下楼,一阵风劈头吹来,儿子在抱被里打了个冷颤,我这才意识到没有给儿子戴好婴儿帽。因婆婆经常说家里的孩子不能戴帽子,一戴就容易感冒。就这样,儿子光着头被我抱着一路吹了凉风。回家后儿子流了点鼻涕,都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容易生病,我也没有意识到儿子感冒了。再加上自己从小到大感冒都是扛着几天就恢复了,我也理所当然以为儿子扛一下就好了。
后来的几天,儿子有点不爱喝奶了,喝几口就吐出奶嘴呼吸。我虽然觉得异常,但也没有过多在意。直到有一天发现儿子呼吸里偶尔会有一丝“赫赫”的撕吼声,很细小,一带而过。婆婆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对我说不要紧的,这孩子有点“齁‘,大点就好了。想到婆婆带过几个孩子,应该比较有经验,我就相信了婆婆。但是儿子的“齁”越来越严重,伴随着每天拉肚子。而婆婆又说儿子没攒肚,一天拉几次很正常。天真又善良的我又一次相信了婆婆的育儿经验。
我一直没搞懂“齁”是什么意思。直到过了两个星期,我妈妈过来探望儿子,发现儿子呼吸异常。我们才急急忙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院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熟人不用排队,医生用探头一听儿子的肺部,急得不得了,一阵拍片验血,儿子就住进了重症病房,戴上呼吸罩,我从那时第一次听到了医学名词:重症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2010年的春节,儿子三个月大,我们的春节是在医院儿科住院部度过的。由于儿子的病拖得时间太长,我还被几个医生轮流骂了,说孩子肺炎呼吸困难成这样也不知道,只有偏远山区才会有这种愚昧的妈妈。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作为儿子母亲的责任重大。儿子的肺炎一共住了三个星期,当地的医院点滴了两个星期没治愈,我们换医院到广西医科大学儿科住院部,才彻底把儿子的喘息平息了下来。出院的时候,医生特别交待,你的儿子哮喘,要特别注意。还把我们家族几代人的情况都问遍了,父辈爷爷辈有没有哮喘史?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除了儿子的爸爸有点鼻炎。
我那时从医生嘴里得出诊断儿子哮喘,双腿都是发软的,我印象中,哮喘都是无法治愈的病症,著名歌星邓丽君也是哮喘发作没有及时喷药而离世。我可怜的孩子,还这么小,以后我该怎么呵护你?好在儿子那是幼小,呵护得好就不会感冒。不感冒就不会喉咙有那种“咝咝’的撕吼声。但一年还是会犯三四次,我对医学还没什么经验,儿子一发作就抱去医院儿科,找最有名的医生开药。开的都是头孢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还有雾化。儿子三岁以后,进入了幼儿园。为了哄儿子上幼儿园,每天我都给他带一瓶酸奶。酸奶都是从冰箱拿出来,喝下去凉飕飕的特别好喝。又一次儿子咳嗽,可是不懂保健的我还是给儿子喝了酸奶。喝进去不久,那种久违的“咝咝’“的声音又从喉咙里出现了。我按照平时的经验给他服用了头孢和小儿咳喘灵。
可是这次没这么幸运,儿子喘息得越来越严重,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得已我带他去看医生,医生开了点滴。滴完儿子确实不喘了。但两天点滴结束后,儿子又开始喘息,我被这情景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儿子肺炎住院时一名患儿的妈妈。她告诉我可以找中医开药,喝中药可以治疗。就这样,我带着喘着粗气,肚子起伏很大的3岁4个月的儿子到了那位家长推荐的老中医家里去,老中医家里的墙上挂满了锦旗和一些合影照片,还有广西名老中医获奖证书。看病排队的人有十几个,我耐着性子带着喘息不已的儿子排队(为了寻求好药方,这种情形后面几年经常出现,可怜我那听话的儿子),终于等到我们,老中医给儿子把脉后开了小青龙汤,还有一两味加减药方,看不懂,只有符号。需要到指定的药店去抓药和拿药,这是一种捆绑消费方式。
这是我第一次给儿子喝中药,但效果并不好,喝了并没有停止喘息,但儿子在医院确诊的鼻窦炎倒是这两天的中药给治好了,不再流清清的鼻涕。我带着希望又失望的心情继续找老中医开药,同样是排长长的队伍,花了好几百拿几副药,但回来后儿子的喘息还是没有平息。经历过这类病的妈妈都能体会我当时心急如焚的心情,我第三次去找老中医重新开药方,儿子依然没平息下来,我决定又跑回儿童医院,继续找医生看症。接着又是点滴,服药。那段时间几乎是看完西医看中医,看了中医又去看西医。儿子的脸越来越苍白,我的心也越来越焦虑。后面的经历就是哪里有好中医就去哪里,毫不犹豫。儿子的病反反复复,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发作。有次有个医生终于忍不住了,委婉地建议我到大城市的哮喘科给孩子系统治疗,我望着瘦小孱弱的儿子小小的身躯,始终下不定决心给孩子用激素。
儿子用中药的效果时好时坏,有时并没有感冒,只是夜里偶尔咳嗽几声,半夜肯定会发作。只要他呼吸有异常,无论睡眠多沉的我都会敏感的感觉到并立即醒来,只知道用个热水袋热敷后背,这是一个老奶奶教我的。但剩下的就不知道怎么做了。那时的我经常半夜打开手机百度,加各种哮喘群,看有没有治愈的例子。儿子4岁到7岁期间,基本都没有好好的上幼儿园。我妈妈为了让孩子早点康复,不知去哪弄了些寺庙里的符,烧了给孩子冲水喝下去。每次都去找人给孩子算命,但大多数算命先生都说孩子没问题。
说说奇葩的,看到天涯里有一篇尿泡鸡蛋,给儿子接触过比较好的中医有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的宋柞民医生,还有张勤医生,他们都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那时为了孩子的病,我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千里迢迢带着5岁不到的儿子到北京求医。他们开的中药方子至今我还保留着,儿子喝了之后没有喘息,每天都吐出很多痰来。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留在北京调理,孩子这种慢性病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来调理。有时真羡慕居住在首都的人民啊,有那么多便利的就医条件。儿子回来后没多久又继续发作,有时偶尔晚上咳嗽一声,半夜就会喘息。只要他一咳嗽,我们全家都如临大敌。
从北京回来,我也算是接触了最好的中医,北京的宋老中医一次挂号费就500,已经90高龄了,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据说是北京清朝时期四大名医孔伯华的弟子。他主治温热病,咳喘病。那时给我儿子诊脉,旁边还有几名外国学生跟从在做笔记,可见他的医历丰厚。儿子喝了他的中药第一副药就平喘了,后面连续喝了几副,夜里都平安无事。我庆幸能遇到这么好的医生。以为孩子就这么治疗好了。可是回来没多久,家里亲戚朋友请客,去他新开的海边餐厅吃海鲜,儿子爱吃海鲜,我熬不过他的哀求让他吃了几个大虾和半边螃蟹。当晚回去后那可怕的“赫赫”撕吼声又从喉咙里冒出来。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吧,作为妈妈的我几乎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那可怕的声音,那呼吸不过来的喘息,感觉去北京所有的治疗都前功尽弃!一切又恢复了原样,我真想抱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自行了断!
每到放假,别人的孩子各种兴趣班,各种旅游,而我儿子只能乖乖跟我去县城排队等老中医的方子。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喝了中药接近大半年,儿子还是反反复复,喘息缠绵不断。我屡次被老中医的夫人责骂,说我不会带孩子,让儿子感冒了,咳嗽了,吃上火的东西了。可是明明我没有给他吃热气上火的东西好吧,他就是容易咳嗽。尽管顶着被责骂的无奈,我也坚持带孩子去开方。因为我别无选择了。后面也是通过别人介绍,在当地找了家艾灸馆,给孩子艾灸,一次100块。刚开始效果不错,后来也不明显了,儿子还是时不时发作。我进了各种哮喘群,也认识了几个患儿妈妈,大家都是尝试用各种办法给孩子治疗。有的喝中药好了,有的艾灸好了,有的推拿好了。这给了我希望,又让我无比焦虑,为什么我的儿子还没好呢?
儿子虽然不喘,但长期的白粥让他非常瘦弱。再加上我肚子越来越大,快8个月的时候,我决定从上海回来。小儿推拿没有继续坚持了。回来以后儿子素食素菜,不到一个星期哮喘又复发。上海之行宣告失败。回来后我到处找小儿推拿店,那时是2015年,小儿推拿还不是很盛行。我给儿子找了个推拿的地方是在南宁,一个东北人的家里,据说是祖传的推拿手法,一个小时100块,儿子推一次花了我120块,有时时间长需要180块,说实话这费用真高。我舍不得坐出租车,每天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跟儿子坐公交车从城东坐到城西,一路颠簸我的肚子很难受,但为了儿子我都坚持了。推拿到后面儿子的哮喘平喘不下来,推拿师又怪我照顾不好儿子,一定是回来的路上着凉了。我非常难过,因为我已经很小心替儿子穿好外套围好围巾了。正值9月,南方的天气也不会太冷,如此呵护孩子还是发作,我的心里可以说是遍地碎片。后面我会说我现在接触到的方法,这个方法在2013年就已经接触,但就是没有坚持执行到底。就是中里巴人的山药社区里花影和海鱼他们提到的推经,允痧,和艾灸这些绿色疗法。
我当时加入一个中医父母群,对于哮喘的孩子就是允痧,捏脊,用热水袋热敷后背和肚子。太极按摩肚子。这类手法对于越小的孩子效果越好,我给儿子做过一个多月,当时都快忘记他是哮喘儿童了。以至于有次夏天吃西瓜,让他也吃了不少的西瓜。当晚哮喘发作。我这里再次强调,哮喘的孩子一定不能吃寒凉水果,冰箱里的冷冻水果和饮料皆不能碰。否则后患无穷。我邻居家的小孩从小就从冰箱里拿酸奶出来喝,每次都要分我们一瓶,我没有给儿子喝,也告诉他们家长不要给孩子喝冰冻的饮料。但人家家长不听啊,认为酸奶有营养,调节肠胃。我自己的孩子调理不好,所以我也不好劝别人。但是后来过了一年多吧,我听那个孩子的奶奶说孩子整天咳嗽不停,到处去治疗,有的医院还诊断他们孩子为变异性哮喘。
除了哮喘,我渐渐发现儿子患上了鼻炎。每天晚上张嘴呼吸,早上打喷嚏。如果我一直坚持给儿子喝中药调理,至少儿子是没有鼻炎的,而这一年多来,只是用激素掩盖了真相,儿子的身体情况不好,就会从其他身体部分反射出来。比如鼻炎,比如有段时间眼睛痒。这些都是他体内不好的反映。如果我作为家长不坚持,那么我的孩子这辈子就要以激素为生了!我一辈子都会自责。我很感谢这边帮我一起调理孩子的理疗师,两个人不断的坚持总结经验,才让孩子逐渐摆脱了激素。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面对儿童哮喘,现在雾化吸入治疗是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家备一台雾化器就可以实现,不用担心在医院里耗时排队、避免了宝宝二次交叉感染其它病菌、孩子还可以在家边玩边雾化。推荐使用PARI儿童雾化器,操作简便、雾化吸入颗粒细丢药少,效率高,大医院使用的很多,也是众多家长们的放心选择。有些普通雾化器,价格虽然便宜但效果达不到医用的标准,很难对病情有一个很好的治疗。
总之是很崩溃的心情,半夜又拿起手机到处百度,看各种哮喘治愈的办法。那时我家里也没有备用的激素药,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喘息到天亮。天蒙蒙亮我就起来准备好行李,因为要开车带孩子到我们这边距离几十公里一个县城的老中医家里开药方。市区里很多中医都试过了,喝了不能平喘,只有县城那名退休的老中医的药方可以一副药平喘。我记得里面有柴胡,麻黄,桔梗,五指猴桃,甘草等,方子他都是保密的,我也只能略看一二。儿子断断续续在县城的老中医家开药喝,基本是发作一次喝一个星期的药,但半个月又发作了,无缘无故的。并没有感冒流鼻涕,只是偶尔轻微一咳嗽,晚上必喘。我婆婆说带这个孩子比带十个孩子还累。因为儿子幼小,中药偏苦,都是连骗带哄喝下去的,有时太苦了,喂完他又全部呕吐出来。只能重新喂。可以想象我满脸的黑线吧?
我在一位妈妈的肯定下,带儿子去上海一家康尧小儿推拿馆,找王医生。这个大家都可以百度到。那时我刚辞职,怀着二胎女儿,有足够的时间带儿子在外求医了。我们在上海虹口区一家小宾馆住下,孩子开始接受王医生的小儿推拿治疗,确实很神气,王医生和她的徒弟十几分钟的推拿结束后,儿子当晚睡觉很平稳,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去找王医生推拿的家长很多,哮喘的孩子也有不少,很多都在附近租房子下来住。有四川的,浙江的,福建的,有的是爸爸妈妈轮流过来带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每天带孩子过去推拿一下,就平安无事。我也办了一张一万块钱的卡,可想而知,我那时的心情,多么希望儿子能够康复!王医生的推拿要求是孩子不能吃任何肉类,只能白粥,白面条,青菜也不能随便吃5个。这可饿坏了孩子。为了配合儿子全程喝白粥,我怀孕5个月,也是陪儿子喝白粥,忍着不吃肉,不吃菜,真有些对不起我独自里的那个二宝。在王医生那里推拿了2个月,天天白粥白面的,儿子真不习惯,见到街上什么东西都馋。有次一高兴带他去鲁迅公园那里玩,在附近吃了烧腊饭,他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可想而知儿子多么渴望能吃到东西。后来还是被王医生发现了,说儿子的舌苔偏黄,肯定在外面吃其他东西了。批评我不遵守她的规定,于是我又一阵内疚自责。
所以,哮喘咳嗽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保暖,少碰寒凉食品。水果,香蕉我们都是很少吃的。在不断的求医路上,总会遇到不少患儿的妈妈,介绍各种方法,说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家的孩子用这种方法处理好了。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但遇到的很多中医,很多是为了照顾自己生意,治不好也说好治,故意把各种药物推销到患者手中,也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间。经历得多了,我冷静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各处慕名求名医,儿子调理不好最后医生还怪罪到自己头上,这种心境导致我整个人心里拨凉拨凉的。儿子的病怎么就那么难好呢?有时候我真想扒开他的肺,亲自看看那无数的毛细支气管里到底有多少陈痰堵在里面?!中医讲脾虚生痰,肺储痰。我多次带孩子到中医那里去把脉,都是以调理脾胃为主。但开出的药方效果甚微。儿子上一年级后,不再能随时请假,而且功课较多,我终于抖抖擞擞地让他走上了激素生涯。用激素这段时间,由于没有再发作,儿子的脸蛋变红润了,也有时间去运动和学习兴趣班了。我绷紧的心也轻松了一段时间。可以去想一些治病以外的事情。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就像掩耳盗铃。激素用了一年半,我开始尝试给儿子停药。但断了激素不超过三天必须发作。那种恐怖的镜头我不敢回忆,小小的舒利迭就像个生命开关。不管他发作多严重,喷了激素十分钟后,就又跟正常人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