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因此防治高血压病应该同时降血压、调节血脂。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
因此要找准病因,正确检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这四类。它们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做到找准病因、正确检查治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病因为肾上腺皮质的肿瘤或增生。检测方法为停用影响肾素和醛固酮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后,血浆肾素活性显著低下,且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则提示该病。若血浆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大于30,则高度提示该病。可通过双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取样技术来有效诊断。
嗜铬细胞瘤为发生在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肿瘤。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升高,则提示该病。可通过血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加以测定与有效诊断。
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的病因为肾上腺皮质的肿瘤或增生。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血浆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节律失常(即下午及午夜水平无明显降低,24小时尿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则提示该病。可通过午夜一次小剂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与有效诊断。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为先天性疾患,是由于某种酶的缺陷导致皮质激素的合成不足和异常所致。其中,针对11-羟化酶缺乏症和17-羟化酶缺乏症。目前已在治疗方面取得了疗效,主要通过血浆17-羟孕酮、脱氢异雄酮、雄烯二酮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与诊断。
中医将食物大致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和咸。中医专家指出,预防高血压,在选择食物上要注意五味的合理搭配。专家说,预防高血压有饮食口诀,即:“半斤牛奶二两肉,一斤蔬菜八两谷。一个鸡蛋五克盐,水果绿茶享清福。不抽香烟少喝酒,乐观开朗心无忧。每天早上跑跑步,保你腰带不变粗。”饮食上必须秉持“五味不过”原则:
一、食物不过咸:限盐
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二、食物不过甜:限糖
含糖高的食品主要是米、面、糕点等。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如玉米、小米、豆类、荞麦、薯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等。
三、食物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
生活中要限制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如猪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高脂肪和蛋类制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及鸡皮、鸭皮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50克新鲜牛奶或酸奶。每天肉类控制在75克以内,主要是瘦肉,如猪、牛、羊、鸡、鸭等禽类肉食。
四、食物不过辛:限制饮酒
酒也属于“辛”类食物,对于嗜酒如命的市民,专家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比如2至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比如半斤到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约0.5-1两。女性则减半,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五、食物不过苦:过食可致食欲不振
苦味食物主要是苦麦菜、芹菜、芥菜、苦瓜、咖啡等。苦能清热,适当吃些有苦味的蔬菜是有好处的,可以清肝炎、心火。不过,苦味毕竟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年人一提鸡蛋就犯憷,认为其胆固醇含量太高,对身体不好,其实除了胆固醇过高者尽量少吃蛋黄外,其他人吃鸡蛋没多大问题。还要强调的是,饮食有节,还包括不能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防。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和保持心情舒畅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