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药时机不对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但不能一发现糖尿病就马上用药,对于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一般诊断不能以一次为准,首次发现血糖升高后,要隔1-2周再测,如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就应该考虑糖尿病。明确诊断后,若血糖检查时低,本人又无任何症状的时候,可通过减肥、合理科学的饮食、体育锻炼或者禁烟酒等非药物方法治疗。如血糖控制良好,则可维持,若仍无效,则口服药物治疗。
二、尽量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由于很多人是体检发现的,往往不重视。生活、饮食仍不规律,更不愿意用药物。从临床治疗来看,病人治疗越早,郊果越好,费用越低,相当一部分病人康复后,可以长期摆脱药物。治疗越晚,费用越高,疗效越差;同时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治疗上难度更大,用药增多,恢复周期越长。
三、擅自停药,频繁换药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不仅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更严重的影响。但是病情长期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服药次数或调整剂量。
目前,降糖药物品种繁多,中西药对血糖控制都有一定疗效,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在用药时应考虑糖尿病病人的病情程长短、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同时,偏爱用中药者,一定要按中医的“四诊八纲”辩证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疾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体格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所以合理进行生活调节,尽量减少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糖尿病患者的明确选择。
特别提示:
“无糖食品”不能真正用来治疗糖尿病
所谓“无糖食品”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未加蔗糖的食品”,因为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无糖食品”中原有的糖类成分依然存在。比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又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也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汤圆而已,做蛋糕和汤圆的面粉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要一看到“无糖”这两个字就认为是“无糖”食品,应当仔细看看食物中的成分,因为奶中的乳糖、食物中的淀粉,最终都将转变成葡萄糖,所以说“无糖食品”不能真正用来治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