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多发,这是生活中早就存在的现象,虽然生活好转了,但是疾病却没有减少,还有不少人在饱受疾病折磨,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腰间盘突出呢?其实,只要我们清楚导致腰间盘突出究竟都有哪些原因,就可以更好的预防此病的发生了。
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 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弯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3、过度负荷: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媒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4、腰姿不正(用腰不卫生):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实际上,在此体位时,椎间隙内的压力也较高,易促使髓核向后方突出。
5、种族、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例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
6、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一般身体脆弱,在中老年患者中多会发病,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还与退行性改变有关,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降低、变雹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病发。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外界的原因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如患者长期带呆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腰姿不当、外伤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导致疾病出现。